设置

关灯

拖儿带女去逃荒(87)

    傅景胤说是皇上有意纵容,可若不是豫王从一开始就存了不该有的心思,又何至于到这一步?
    而皇帝,为了江山,就连偏爱了数十年的女子和儿子也可以舍弃,这就是帝王的无情之处。
    云初只觉得心冷如冰,她没有再看豫王父子,抬脚离开了小院。
    外面依然艳阳高照,云初却觉得浑身发冷,鼻端似乎还萦绕着那屋子里腐朽的气息。
    亲眼目睹了豫王父子的惨状,她离开京城的心思越发迫切。
    一路走出来,两人各怀心思,默默无语。
    傅景胤似乎知道她心情不好,什么话都没说,只送她到海府门口,连马车都没下,便道别离去了。
    云初怔怔地站了片刻,望着马车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心里百味杂陈。
    或许,这是她见到傅景胤的最后一面了。
    虽然他曾提起过会去定阳看她,可如果皇上真的时日无多,只怕他一时半会儿都不会离开京城。
    待到下次相见,时过境迁,彼此又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了。
    云初进了海府,径直回了自己的院子。
    宋王氏已经回来了,见她独自回来顿时喜出望外,问了几句诸如他们去了何处,相处如何的话,云初实在没心情回答,借口累了便回房躺下了。
    宋王氏见她心情不好,便识趣地不来打扰,张罗着装糕点收拾行李去了。
    转眼到了清明节,因为海百川重新起复,海大夫人极为重视这次祭祖,早几日就拘了一家人吃斋沐浴,连几个小的偶尔高声说笑都会被斥责。
    到了清明节这日,全家人早早起来,换上或黑色或青色等没有刺绣花纹的衣裳,海大夫人等女眷则用银簪玉饰等物梳挽发髻,一家人去了祠堂。
    祠堂早已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海百川亲手开了门,带海晏清等几个儿子将香烛纸钱,果子糕点等供品进了祠堂。
    海大夫人则带了云初几人立在院中,随着海百川举行祭祖仪式,跟着跪下叩拜。
    云初还是第一次见识古代的祭祖仪式,见海百川在祠堂内带着男丁跪拜、燃烛、上香之后,又念起了捧起一卷纸张读起了祝文,云初听他念了天地悠悠,乾坤郎朗,泱泱海氏,源远流长,列祖列宗,德业辉煌之类的一大篇,大概意思是感谢祖宗,请祖宗保佑海家子孙繁茂,兴盛昌宁。
    祝文念过之后,又有各种仪式,如孝男行食礼,孝孙行亚献礼,海大夫人也要进祠堂,行供茶礼。
    一番繁琐的仪式做完,最后焚纸焚祝文,众人跪拜四叩首,才算是礼成。
    从祠堂里出来,海百川脸上流露出几分疲惫之色。
    他看到院内带着云锦等人的云初,便缓缓走了过来。
    你的事,你母亲都跟我说了海百川望着面容沉静的长女,神情既愧疚又惋惜,父亲亏欠你良多,只盼望你能一生平安顺遂,日后你想做什么,都随你心意吧
    这些日子他一直不知该如何面对云初,听海大夫人说云初要回定阳去,更是心情沉重。
    他又何尝舍得长女离开身边?只是他也知道,云初去定阳会比在京城过得更自在舒坦些。
    云初看着他已经露出隐隐苍老之态的脸庞,也觉得内心酸楚。
    多谢父亲母亲。
    海百川疲倦地摆摆手:日后要记得时常捎信来。
    云初答应了下来。
    海晏清等人还不知道云初已经决定离开,闻言都有些疑惑,却又不敢细问。
    待到晚上家宴,云初才告诉他们她要回定阳去了。
    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闻言都是吃惊不已,有劝阻的,有挽留的,有流泪的,几个小的更是围着海大夫人又是撒娇又是哭闹,求海大夫人留下云初。
    可是云初心意已决,无论弟妹说什么都只是微笑不语,还反过来劝他们要用功读书,要听父亲母亲的话,等他们大了就去定阳找她玩。
    海百川和海大夫人知道云初已经下定了决心,倒也没再劝她,当着海晏清等人的面给云初许多铺子和田契等物,说是给她傍身用的,云初没有推辞,一并收了。
    因云初是海家嫡长女,因此海百川给她的东西虽然多,海晏清等人也没有斤斤计较,都觉得本该如此。
    次日一早,宋贵来到海府接云初和宋王氏等人。
    行李等早已打包好装上了马车,这次云初不打算再回来,再加上给宋家人他们带的礼物,足足装了三辆马车,宋王氏和云初坐在第一辆马车,奶娘抱着孩子坐了第二辆马车,第三辆马车则装满了东西。
    海家人送了云初一行出去,少不得洒泪而别,海云锦等几个小的舍不得云初,一直送到街口才停下脚步。
    云初见前面就是人来人往的大街,便掀起车帘说道:父亲,母亲,你们快回去吧,别再送了。
    海百川微微驼着背,望向云初的眼神既不舍又辛酸,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记得常写信。
    眼看着分别在即,海大夫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隔着车帘握着云初的手,怎么也舍不得放开。
    云初,你若是觉得不习惯,尽管回家来,记住了吗?
    云初探出身子,看着海大夫人。
    气质娴雅的中年女子此刻眼泪汪汪,一双眼镜定定地看着云初,连眨都舍不得眨一下。
    云初心里一酸,低声说道:母亲,恕女儿不能在身边为您尽孝了
    海大夫人本就强自忍着眼泪,闻言眼泪唰地落了下来。
    不怪你,都怪母亲没有照看好你
    云初抽出帕子给海大夫人擦泪,轻声说道:母亲,您回去以后看看我的枕下,您和父亲给我的东西我都放在那里了,还有五千两银票,你留着慢慢花用。父亲的咳疾不重,药和方子我都一并放在我屋中桌子上的匣子里了,好好将养,到秋天就会痊愈母亲,我在定阳过得很好,您若有什么事,尽管去定阳寻我。
    她每说一句,海大夫人的眼泪就多一分。
    傻孩子,傻孩子她喃喃说不出话,只会反复地念叨这几个字。
    难怪云初昨天毫不推辞就收了那些契纸,原来她压根就没打算要。
    她不但没要海家给她的产业,居然还给他们留了五千两银票。
    她的云初这么好,为什么命却这么苦?
    海大夫人泪如雨下,眼看着云初的马车渐渐远去。
    作者有话说:
    ①关于古代可以流放到海外这件事,如今的越南、老挝、缅甸,包括东边的韩国、日本、朝鲜等地都曾经是古代中国(某些朝代)的附属地。古代的君王为了更好的管理海外,也为当时的海外附属地制造点麻烦,很乐意把犯人流放到那里,比如朱元璋就把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明玉珍的儿子明升等人发配到高丽去了,让他们不能返回国家再掀动起义造反。
    ②祭祖祝文来自百度。
    第149章 尾声
    云初一行都是老幼妇孺, 自然还是选择跟着宋贵的商队走。
    怕商队久等,他们径直去了城门,与商队汇合后便出了京城。
    一路紧赶慢赶, 云初完全顾不上伤春悲秋的离别情绪,只是出了城门之后, 才有那么一丝丝的怅然。
    她料想得不错, 那日果然是她和傅景胤相见的最后一面。
    她想起傅景胤曾说过他是个有心的人,只是她这次离开得匆忙, 连海晏清都不知道她定了今日启程,傅景胤自然也不会知道。
    不过如果皇上真的沉疴难起, 朝中势必有变动, 他为了太子和皇后,也无暇会顾及自己了。
    云初不过略思忖了片刻,便将这念头抛诸脑后了。
    以后她只想做个平民百姓,只要不天下大乱, 那朝廷谁做皇帝,有什么变动, 跟她也没什么关系了。
    既然是跟着商队走, 自然是一路晓行夜宿, 好在如今天气和暖,两个孩子也都大了,在路上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逗逗孩子,赶路的时间倒是过得飞快。
    这一日到了惠县, 因听说这里有早熟的甜瓜, 商队的商人们决定驻扎一日, 收些甜瓜回去售卖。
    云初本想趁机休息一下,可宋王氏听客栈门口卖菜的婆子说县里有个毓圣庙,求姻缘求子保家宅平安都极灵验的,就非要拉着云初去拜拜。
    云初拗不过她,又想这次回去,下次再出门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便随着宋王氏去了。
    好在那毓圣庙离客栈不远,不过走了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远远地就看见庙门口有个大银杏树,树干足有三四人合抱之粗,树枝上到处挂满了红色的布条,树下香火鼎盛,许多善男信女合掌叩拜,倒是十分繁华热闹。
    宋王氏要拉着云初去请香拜神,云初却摇摇头,径直进庙里去看里面石碑的文字。
    原来这毓圣庙供的是华胥娘娘,华胥娘娘乃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可以说是华族的始祖母,这里据说是她曾经驻留欣赏银杏树的地方,所以后人就建了一座庙供奉她,命名为毓圣庙。
    云初这才恍然大悟,来之前她一直奇怪,她记得毓圣在古代是指皇帝诞生,这里区区一个小庙,居然敢起这么名字,真可谓是大不敬,不过既然供奉的是华胥娘娘,也就说得通了。
    这庙不大,华胥娘娘的塑像披着一个年代久远的红披风,上面皆是长年累月堆积的香灰,云初只略看了看就出来了。
    宋王氏上香磕过头,念叨了好一会儿诸如保佑全家人平安,保佑儿子们发财,保佑孙子们读书成材之类的话,便拉着云初出去,非要让她去求一卦。
    云初见那庙祝是个耄耋老人,少说也有八十多岁了,老眼昏花,连签筒的摆放位置都要摸索半天才能拿到,颇有几分无语。
    偏偏宋王氏觉得这毓圣庙意头极好,又是百年老庙,再看这庙祝这么老,越发觉得这里必定灵验。
    在宋王氏的催促下,云初勉强抽了个签。
    她自己先看看签文,只见这是个中签,上面写着:石藏无价玉与珍,只管他乡外客寻;宛如持灯更觅火,不如收拾枉劳心。
    云初向来不喜这些云山雾罩的签文,怎么解说都由得别人,只看了一眼就递给庙祝。
    庙祝借着外头的光线,眼睛几乎贴在签上,缓缓念出了签文。
    宋王氏早就等不及了,连声问这是什么意思。
    庙祝问道:问什么?
    云初还没说话,宋王氏连声说道:问姻缘!
    云初无语凝噎。
    庙祝顿了顿,说道:姻缘会遇,何事不成,须无限意,眼前是真。
    宋王氏十分不解,待再要问,庙祝已经转身面向另一位香客了。
    云初借口烟气呛鼻,拉着宋王氏出去了。
    宋王氏还不放心,自语道:姻缘会遇,何事不成,那到底是成还是不成呀?
    云初却默默想着眼前是真这四个字,只觉得心情沉重。
    第二日他们重新启程,从此路上再无耽搁,一路顺顺当当到了定阳。
    宋大庄和宋福等人见他们回来自是十分欢喜,四个嫂子围着宋王氏和云初嘘寒问暖,男人们往车下搬着行李东西,宋明等孩子围着他们,叽叽喳喳地问着京城见闻,一时间热闹非常。
    云初虽然满身疲惫,此刻却觉得内心十分轻松。
    她从穿越到古代来便一直跟宋家人生活,只有跟他们在一起,她才有回家的感觉。
    待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等听说她回来,家里更是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云初只休息了三四日,便去道济堂坐诊了。
    如今她再无心事,只想好好医治病人,平安度日。
    转眼夏去秋至,京城中传来皇上薨逝的消息,举国皆哀。
    云初心里虽有准备,闻言也觉得心情沉重,偶尔她闲暇时也会想,她治好了傅景胤,为何傅景胤却从未提起让她去给皇上治病,以他的性情应该不是疏忽忘记,便猜测傅景胤是不敢拿皇上的身体去试她的医术,毕竟当初傅景胤自己对她一个女郎中也是各种不信任,更何况是皇上本人。
    最是无情帝王家,有些方面,她不愿意去想,即使想过,她也无法改变什么。
    定阳离京城不远,消息也灵通,不久便听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不过这些对云初的生活来说都太遥远了,几乎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全哥和安安已经一周岁多了,安安开始牙牙学语,全哥依旧淘气,两个孩子活泼可爱,健康成长,是云初最开心的事。
    唯一让她烦恼的是,宋王氏在久等景公子不见之后,开始帮她寻觅亲事,常琳有了身孕在家养胎,闲来无事居然跟宋王氏走到了一起,两人每日热衷于研究给云初寻个什么样的郎君,乐此不疲,弄得云初苦不堪言,恨不能天天住在医馆里,只图个耳根清净。
    如此一折腾,日子便过得飞一般地快。
    一年后,东关街。
    正值盛夏,白日里烈日当头,只有晚饭前太阳渐渐落下,街上才开始变得阴凉起来。
    东关街上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正围着一个蹴鞠踢得高兴,忽然一个男孩脚下的劲道使大了,蹴鞠嗖地一下飞出了人群,骨碌碌滚到了一处宅院的大门口。
    门口处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看见花花绿绿的蹴鞠,顿时高兴起来,挣脱了奶娘的手跑了过来。
    这女孩生得玉雪可爱,穿着一身粉白色绣花的细棉衣裳,脖颈戴着一个灿灿生辉的金项圈,越发显得目灿如星,娇憨可爱。
    她刚要捡起那个蹴鞠,一个六七岁的男孩飞奔而来,一把推开了她。
    这是我的,你不许碰!
    小女孩猝不及防,一屁股坐在地上。
    她看起来娇娇小小的,脾气倒硬气,被推倒了也没哭,也不要奶娘扶,拍拍身上的灰就站起来。
    一旁那个看起来跟女孩同龄的小男孩蹭地奔了过来,一头撞上了那个大男孩的肚子。
    你、不许欺负、妹妹!那小男孩比女孩长得胖一点,力气也更大,对上比自己的男孩也是丝毫不惧,一边抓着他撕打,一边咬牙切齿地大喊。
    大男孩没想到这小家伙这么凶,吓了一跳,抬手就要打他。
    幸好男孩身后的奶娘及时赶到,赶紧拉开了男孩。
    全哥,你咋能打人呢?奶奶平日里咋跟你说的程嫂一边使劲拉着男孩,一边说道。
    这撞人的小男孩正是全哥,那捡蹴鞠的小女孩便是安安。
    两个孩子已经两周岁多了,成日里精力十分旺盛,程嫂和何嫂趁着这会儿日头快落了,天气凉爽,这才带了他们在街上玩。
    全哥被程嫂拉着挣不开,还是气呼呼地瞪着那个推安安的大男孩。
    坏孩子,打妹妹!
    全哥说话还不是很利落,只是三两个字的往外蹦。
    此时那些踢蹴鞠的孩子们都围拢过来,见全哥小小的一只,被大人拽着还拼命挣扎,连白胖的小肚皮都露出来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打你们怎么了?有本事你过来呀!一个调皮的男孩一边挑衅,一边冲全哥和安安做鬼脸。
    安安小嘴嘟得高高的,显然也很生气。
    不过她比全哥聪明一些,见这些孩子个个儿都比她高大,又人多势众,便说道:有本事你们别跑,我哥哥们一会儿就下学了,他们肯定会给我们出气!
    另一个大些的男孩闻言嗤地一笑:谁知道你哥哥是谁啊?
    安安挺起小小的胸膛,骄傲地说道:我大哥哥叫宋明,二哥哥叫宋阳!
    宋明已经十岁,宋阳也已经九岁了。
    宋明还好说,平日里读书十分刻苦,没什么时间跟街上这些孩子玩,跟孩子们交往不多,但是因为私塾先生十分偏爱宋明,邻居们听说宋明学业好,也总拿宋明当例子教育自家孩子向宋明学习,所以这些孩子们都不大敢欺负宋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