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灯火阑珊(上)

    住到了梨香院后,贾珠也曾想过要不要改一个名字,但最后,梨香院依旧叫梨香院。而且,为了符合这个名字,贾珠在住进来了之后还让人在这儿种了些梨树。

    当那些梨树顽强的活下来,并长出一片片绿叶的时候,贾琏和贾珠的关系已经很好了,两人之间完全称得上是“兄友弟恭”。

    当梨树的叶子变黄,然后落下后,新的一年就到了,这时候,贾琏也开始上族学了。贾珠自此多了一条尾巴。

    当梨树上终于开出一朵朵漂亮的小白花的时候,贾珠就在想不知道梨子好吃不?

    这一年贾珠八岁(虚岁),已经有了少年的模样。

    这一年贾琏六岁,已经学了《诗经》,是勤奋好学的童子一个,与红楼里的那个贾琏已经相去甚远。

    这一年元春五岁,还只是一个哥哥说起梨子时跟着幻想一下的小姑娘,完全看不出以后她可以成为凤藻尚书,以及——贤德妃。

    也是这一年,贾府里多了一个小校场,贾珠和贾琏多了一个武师傅——红楼里贾珠最后的结局在病了一场后被贾珠清晰且深刻的印在了心里。

    上午和贾琏一起去族学读书,下午和贾琏习一个半时辰的武,然后做功课,晚上看书做功课,还有每五天去一次林府——只是现在去的变成了他、贾琏还有元春。

    规律的日子总是能让人轻易的忘记时间的流逝,等贾珠注意到时,又到了祭祖的日子。

    这些日子隐隐约约的听见有些人说大老爷怕是又要娶妻了。贾珠这才想起大伯母去了已经有两年了,再过不久邢夫人应该就来了吧。

    祭祖之后就是过年了,这个年过的如以往一般热闹。家学也停课了,不过对贾珠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他依旧看看书、带带弟弟妹妹、每五天去一下林府请教林姑父。只过年之后他很是忙了几天,其实不止他,贾琏和元春也一样,都是去跟着做客或者是在家里陪客。等到好不容易忙完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十三了,后天又是元宵。

    “大哥哥,我听说元宵的时候外面会有很多花灯,很多人都会去看,很热闹,是不是的啊?”

    贾珠正在看书,有十几天没碰过书了,过几天家学又要开了,贾珠想着还是赶紧看看,免得把以前学过的又忘了。贾琏和元春也在他那温习功课,问话的是贾琏。

    “应该是吧,古诗上不也说‘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嘛。而且元宵那天也不宵禁。”贾珠放下手中的书抬头说。

    看着面前望着自己的两张小脸,贾珠转念一想又笑着问:“怎么,难不成琏儿你想出去看看?”

    贾琏和元春对视一眼,齐齐扬着一张灿烂的笑脸对贾珠撒娇:“大哥哥……”,元春还抓着贾珠的袖子摇了摇。

    看了看两双眼巴巴望着他的眼睛,贾珠叹了一口气说:“好吧,我去跟老祖宗说说,不过成不成我就不知道了。”

    两双眼睛一起亮了起来,“大哥哥去说了,哪里有不成的,老祖宗最疼大哥哥的了。”

    贾珠心里翻了个白眼。

    其实贾珠自己也是很想去的,只他毕竟多活了那么些年,又惦念着贾珠和贾家的结局,故不怎么放纵自己罢了。要说着古代的元宵节,自他读了那首“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后就很惦记了,只一直没机会罢了,现在嘛……

    ————————————我是贾珠去贾母那的分割线————————————

    “哦,你们想十五的时候去外面看灯,这怎么行,那天的人会很多,还有一些专门拐小孩的拐子,老祖宗怎么放心你们出去,你们要是出了事,那不是要了老祖宗的命吗?”果然,贾母一听他们要在元宵夜的时候出去玩就不放心的拒绝了。

    “老祖宗,珠儿也没说只我们仨个去。老祖宗、老爷、太太也都可以去的。我们可以包下一个临街的楼,到时候早些去了在楼里吃了晚饭,然后歇息一会再看灯,这样就既不担心拥挤也不怕发生什么意外,还能好好的玩一场。老祖宗,您看这样可行?”

    很明显,贾母的表情犹疑了一些。

    “而且,我们还能请姑姑一家也去,元宵团圆夜,咱们一家也好好团圆团圆。”

    显然,这话说到贾母心坎上了。贾珠又冲那两小的使了个眼色,两个小家伙就一起抱着贾母开始撒娇了,“老祖宗,您就答应了吧,好不好嘛。”

    “好了,好了,老祖宗答应就是了,再不答应啊,老祖宗这身子骨都要被你们摇散了。”

    “谢谢老祖宗,老祖宗最好了。”

    “恩,既然决定了要去,就要好好的安排一下。去,告诉二太太一声,让她看看后天都有哪些要跟着去的,可别出来什么纰漏。还有那酒楼,也找干净的赶紧定一间。再叫个人给林姑爷那送张贴子。恩,也去东府问问,看看他们要不要也一块去。”

    等到十五这天,吃了中饭各处就开始收拾起来预备着出行。等到了地方一看,酒楼只有两层,装修的没有什么特色,但还算干净,又临着京里最热闹的朱雀大街,再加上也就自己一家子,倒也够用了。

    贾母满意的点点头,对王夫人说:“就两天功夫还能找到这么个地,老二家的,你也算是用心了。”

    “当不得老太太的夸,这地方其实不是媳妇找的。媳妇使人出来问的时候才知道这条街上的酒楼在几天前就都定出去了,本以为只能再去另外几条街上找,哪知道姑太太使人告诉我说不用了。听姑太太的意思,这楼本来是翰林院姑爷的一个同事定的,不过赶巧他家今儿有事来不了,姑太太知道后就把它借了过来。说来,这都是姑太太的功劳。”王夫人也许其他的不好,但她对孩子是真正掏心掏肺的好,因为贾敏对贾珠好,林如海又对贾珠的课业和前途有帮助,这不,她都能在贾母面前心甘情愿的说贾敏好话了。

    跟天下所有母亲一样,贾母也喜欢听人说她孩子的好话,特别是贾敏这个她最疼的女儿的好话。这不,她脸上的笑都真实了几分,“虽说有敏儿的功劳的,但你的功劳也不小。要知道要把一大家子的出行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也不容易,特别是今天这种日子。看来,这两年你管家是管出来了。这样很好。”

    王夫人心里一喜,面上还要做出稳重的样子,口中说道:“谢老太太夸奖。”

    “老太太,姑姑和姑父什么时候到,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姑父呢。”贾珠适时的嘴。

    贾母一听看向了王夫人,王夫人忙答道:“媳妇派人去问过了,姑太太说是要到申初到。这会子怕是快出门了。”

    贾母点点头。

    灯火阑珊(上)在线阅读